熱情、樂觀、開朗,這是劉文俠給人的第一印象。
9月26日,從洋縣出發,伴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我們一行人一路向北驅車10.6公里,繞過了盤山公路來到了美麗鄉村——白石鎮上坪村,在這里見到了劉文俠。
在上坪村生活了62年的劉文俠,做事說話間總想著一家老小,她告訴長江商報公益記者,自己每天晚上11點后才睡覺,種地、做飯、照顧丈夫,做好家務,照顧好孫子孫女,這是她的每天都會重復做的事情。
我們了解到,劉文俠原本有個幸福的家庭,丈夫閆志強勤勞肯干,孩子聰明伶俐,一家人生活得很溫馨。然而1992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徹底打破了生活的寧靜,閆志強的大腦遭受嚴重撞擊,腿也落下了殘疾。
面對家庭變故,劉文俠不離不棄照顧丈夫,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整個家庭,對此她毫無怨言,即使農活再忙也會給丈夫做好一日三餐,“我是他的妻子,有照顧他的責任。”劉文俠堅定地說。
厄運襲來丈夫遭遇車禍
9月26日11點半左右,長江商報公益記者走進劉文俠家中,看到一頭齊耳短發的她正在家里綁玉米,動作十分熟練。
她笑盈盈地向記者展示說:“只需要剝去老皮,最內部的三到四片苞谷葉不需要剝去,然后要利用剩下的這幾片葉子,兩只玉米系在一起。最后掛在墻上的釘子上,就可以成串地掛起來曬了。”
在攀談中,劉文俠逐漸放下手上的活,開始說起自己的過往:“我的丈夫閆志強,在我心里就是個‘強人’。他年輕的時候當過六年兵,1983年退伍回來后我們就結婚了,那時候很幸福,他年輕能干是黨員還當上村干部??墒强傆刑鞛娜说?hellip;…”說到這里,她眼神變得柔軟并透露出一股憂傷。
她說,那是在1992年的冬季,丈夫作為村干部去八里關鄉拉炭,那時候都是土路,下大雪時路況就十分不好,很不幸丈夫所在的車出了車禍,從那時候他就落下了殘疾,話也變得很少了。
那時,在家中等待丈夫回來的劉文俠聽到消息,猶如晴天霹靂,一直以來,丈夫都是家中的頂梁柱,“他剛出事的那段時間我天天哭,覺得天都塌了。”
“現在,我丈夫腿腳不方便,一直在家休息,從那次車禍后整個人狀態就變差了,現在上了年紀也有高血壓、類風濕。”劉文俠說,“如果不是那場車禍,我們家也許會生活得更好。”說到這里,她眼含淚光,嘴角微微下垂。
一家人就要同甘共苦
在丈夫受傷住院的那段時間,他每天的洗澡穿衣、吃喝拉撒,一切生活起居都落到劉文俠的肩上。生活的艱辛在劉文俠的身上留下歲月的印記,因此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一些。
“去一次醫院,用醫保結算和不用醫保結算的價格能差一多半。”對于收入來源有限的劉文俠說,長此以往,這可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丈夫身體不好的時候需要住院,也是我在照顧,吃飯換藥都是我來,有時候村里的人也都很照顧我們家,政府也會給我們家補貼,一個季度300多元。”
“我希望我的身體比他(丈夫)好,能一直照顧他。”劉文俠說道,她還有一雙兒女,女兒已經出嫁多年,兒子和兒媳婦都很孝順,夫妻倆在西安電子廠工作,兩個人月收入加起來能有一萬余元。
現在,劉文俠在家不僅要照顧丈夫起居,還要帶好兩個孫子,現在他們才上幼兒園,家里還有幾畝地,平時種種莊稼,雖然辛苦,但是劉文俠說:“既然是一家人,就要同甘共苦。我做這些事,是本分,更是責任,不會覺得累。”
(記者 周穎)
Copyright© 2014-2020 公益頻道網(www.jtp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