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vtrby"></nav>
  1. <span id="vtrby"><p id="vtrby"></p></span>

    <span id="vtrby"></span>

      <rp id="vtrby"></rp>

      不斷夯實農業生產發展基礎 興縣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發布日期: 2022-11-09 08:36:38 來源: 山西經濟日報

      紅彤彤的高粱昂起了頭,黃澄澄的谷穗兒笑彎了腰,種植基地里蔬果鮮翠欲滴,養殖大棚內牛羊成群……近日,筆者走進興縣,只見特色農業紅橙黃綠、多彩絢麗,如一塊“調色板”般在千里沃野間繪就一副豐收圖景。

      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業現代化為方向,今年以來,該縣聚焦精品小雜糧、現代設施蔬菜、生態養殖、特色經濟林、優質食用菌、高品質中藥材六大全產業鏈,不斷夯實農業生產發展基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鄉村“顏值”和群眾生活品質持續提升,描繪出一幅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新畫卷”。

      以“特”為美

      六大產業聚鏈成群

      “紅土地上晉綏小雜糧種的那個滿山崖,鄉親們盼您再回咱蔡家崖……”10月首發的《夢回蔡家崖》MV,唱出了興縣人民的心聲,也把興縣小雜糧唱響全國。

      作為基礎產業、特色產業,近年來,該縣致力于將小雜糧打造成為“健康大產業”,加大投入、品種選育、品牌建設力度,并與中國農科院合作,建設雜糧研究院,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著力開發精深加工項目,促進小雜糧產業特色化、品牌化、高端化發展,使小雜糧成為當地的優勢產業、長遠產業。“現在我們正搶抓利好政策支持,設計一批更迎合城市客戶需求的精品雜糧小包裝,同時謀劃實施核桃食用油精煉生產線的擴建項目。”晉綏黃河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旭邦對企業未來發展十分看好。目前,該縣以谷子為主、豆類為輔的小雜糧種植面積穩定在40萬畝。“下一步,我們要加大雜糧基地、雜糧研究院、雜糧博物館、雜糧產業園、雜糧交易市場、雜糧文旅小鎮、雜糧宴‘七個一’建設力度,力爭把興縣雜糧打造為全國、全省知名的精品。”隨著興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志輝的描述,小雜糧產業前景更加明晰。

      黃澄澄的小米是該縣農業的耀眼“明珠”,金黃的板藍根花亦是百姓最愛。在該縣孟家坪鄉中藥材示范基地,雖然板藍根花早已過了觀賞季節,但花朵的凋落帶來的是豐收的喜悅。近日,成家山村村委會主任黃元平正帶領村民收板藍根,村里有80余戶農戶種植板藍根,收入比種土豆、玉米可觀多了。見到筆者,基地負責人興皖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守亮手指著遠方的一片山巒滿眼希望:“明年5月邀大家來看漫山遍野的板藍根花,一片金黃色,不亞于婺源油菜花。”依托興皖藥業,通過提供種子、技術、訂單回收等措施,興縣將孟家坪鄉東吳家溝村、成家山村、麻焉條村、安月村列為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和良種繁育基地,全縣共種植柴胡、苦參、連翹、黃芪等中藥材5.4萬畝,建成中藥材加工廠一座,加工能力一年可達5000噸,帶動當地150多戶村民戶均增收3500多元。

      與楊守亮同樣躊躇滿志的還有千帆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志偉。作為返鄉創業人員,他將“平地里的高檔食材”赤松茸帶回家鄉,2021年在東會鄉漁灣村租賃38座大棚種植赤松茸,今年又承包蔡家崖鄉柳葉溝食用菌扶貧產業園區43座種植大棚,帶動300余人就業增收。“現在公司已經在赤松茸產業這一新興菌類種植領域中站穩腳跟,接下來,我們將繼續與廣大農民攜手合作,做大做強赤松茸這一品牌,闖出一片新天地!”劉志偉堅定地說。

      不僅是小雜糧、中藥材、食用菌,在興縣有越來越多的“特、優”農產品聚鏈成群,成為當地主導產業。該縣建成馬鈴薯原種繁育基地900畝,建設綠色馬鈴薯基地5萬畝;新建設施蔬菜大棚10座、日光溫室150座,露地蔬菜播種面積達到8000余畝;發展種植核桃、紅棗、水果經濟林55萬畝;深入推進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建設,達到羊20萬只、豬存欄31.77萬頭、肉牛1.4萬頭、蛋雞43萬只。“地下有薯、山上有糧,樹上有果、林下有藥、場里有牛羊、棚中有菌菇”的縣域農業產業結構初具規模。

      以“優”為魅

      鏈接市場打造品牌

      農業強不強,關鍵看品牌。

      在興縣,“山花爛漫”品牌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走進企業生產車間,濃郁的米香彌漫鼻腔,米粒大小均勻、粒粒飽滿、色澤金黃,一眼望去,使人有踏實喜悅的感覺浮上心頭。打開公司網站,包裝精美的小雜糧商品鏈接下,更是好評如潮。

      “現在我們正加大市場拓展力度,從精加工到深加工,從品質到包裝,從品牌建設到銷售模式進行全方位提升,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國的小雜糧龍頭企業。”山花爛漫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賀虎平干勁十足地說。“我們采用的是‘現磨現發、按單加工’方式,所有進入包裝的小米都是3天內現磨的鮮米,是自用、禮贈的不二之選。”企業太原辦事處負責人賀志平這樣給客戶介紹,言語間自豪滿滿。

      “山花爛漫”的走俏,離不開興縣“品牌戰略”的實施。近年來,該縣大力發展會展經濟,積極組織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合作社參加全國、省、市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山花爛漫”品牌小米,獨家精釀、醇香濃郁的“晉綏紅土地”白酒,祖傳秘制、味道獨特的“清泉”醋,香甜可口、營養豐富的油棗系列,“晉綏黃河灣”地道的雜糧面等特色農產品成為各類展會上的新“寵兒”。

      今年9月,該縣被授予“山西雜糧之鄉”美譽,“興縣小米”和“興縣大明綠豆”被農業農村部認證為興縣地理標志產品。隨著該縣品牌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知名度高、市場占有率高、競爭能力強的品牌產品和品牌基地被培育和發展起來。目前該縣已累計完成“三品一標”認證無公害農產品40個、綠色產品53個、有機產品37個,構建起“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強大矩陣。“興縣雜糧”宣傳推廣語及LOGO標識面向社會征集,全民共同參與,7月通過專家評審會公布。“興縣雜糧,中國好糧”通過飛機場、火車站、高速口、公交車等平臺宣傳推廣叫響全國。興縣優質雜糧的市場地位不斷提升,將轉化出巨大的市場效益和社會效益。

      該縣還鼓勵企業和合作社設立農產品直銷店,并明確在市級城市設立農產品直銷店獎補5萬元/個,在省會城市設立農產品直銷店獎補10萬元/個,在一線城市設立農產品直銷店獎補15萬元/個,進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進北京、進太原、進高校、進批發市場、進大型超市,目前,興縣已與10所高校、8所大型超市建立供應關系,實現從基地到消費的無縫對接,綠色農副產品也通過線上線下銷往全省內外。

      以“技”為媒

      路寬糧豐鼓足錢袋

      做活“農”字文章,離不開科技賦能。

      4月29日,一場視頻簽約儀式拉開興縣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合作的序幕,其中一項重要合作內容就是做好優質雜糧新品種研發。目前,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已在該縣蔡家會鎮柳林村和固賢鄉吳城村建立谷子、高粱、蕎麥和豆類等200畝新品種區域性試驗示范基地,開展了200余種雜糧品種的展示和篩選工作。

      “這是蕎麥良種試驗示范基地,這是高粱品系鑒定與篩選區。目前我們正從1020個蕎麥品種中選擇最適應興縣生長的蕎麥新品種,進一步提高縣域蕎麥品質。”撫摸著成熟的麥穗,固賢鄉黨委書記李晉文對興縣小雜糧未來發展充滿信心。選育良種、引進技術、培養人才、做好防治,隨著現代化生產手段和技術的推廣,興縣種植業逐漸步入快速發展軌道。

      興縣養殖業同樣不遑多讓。走進東會鄉漁灣村湖羊養殖基地,15棟標準化羊舍映入眼簾,55個攝像頭正無死角監控每只羊的活動軌跡,自動刮糞系統隨時清理糞便,自動取草機、自動上料機將飼草精準投喂……在這里,從飼草儲存到飼料加工到飼喂再到糞便處理,全部實現了機械一體化操作。該項目負責人王俊青介紹:“通過玉米種植—秸稈加工—湖羊養殖—有機肥生產—農作物種植的微循環發展模式,該基地已構建起標準化、規范化、現代化種養新格局。”

      “今后我們在建好全省湖羊養殖基地的同時,還將全力打造全國現代雜糧種業基地、試驗示范產業創新基地、供應基地,引領全縣農業產業實現現代化跨越。”對農業產業發展規劃,該縣副縣長賀建強早已了然于胸。

      正在加速建設的奧家灣現代農業產業園,似乎也預示著興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方向。該園區建成后,將以生態養殖、休閑旅游為主導產業,小雜糧、食用菌、設施蔬菜、經濟林為輔助產業,統籌布局現代農業種養、生產、加工、物流、研發、服務等功能,成為產業特色明顯、要素高度集中、設施設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輻射帶動有力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產業強力支撐,鄉村振興底氣十足。一個個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農業項目在晉綏大地落地生根,映射出現代農業的勃勃生機。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興縣人民播種幸福的種子,必將收獲美好的未來。

      (劉憲芳)

      關鍵詞: 農業生產發展基礎 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鄉村振興戰略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興縣農業農村局

      推薦內容

      ?
      Www.youjix
        <nav id="vtrby"></nav>
      1. <span id="vtrby"><p id="vtrby"></p></span>

        <span id="vtrby"></span>

          <rp id="vtrby"></rp>